(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2)以定额比例法为例
【例5—10】某企业生产c产品经过两个生产步骤,分别在第一车间、第二车间连续加工完成,第一车间为第二车间提供半成品,第二车间将半成品加工成产成品。原材料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采用定额比例法。有关c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发生费用资料如P.158表5—44所示,c产品有关定额资料如表5—45所示。
有关第一车间的计算:
最终完工产品成本中第一车间的份额=22 200+9 300+12 000=43 500(元)
有关第二车间的计算:
最终完工产品成本中第二车间的份额=10 800+36 000=46 800(元)
本月完工产成品成本的计算:
直接材料=22 200(元)
直接人工=9 300+10 800=20 100(元)
制造费用=12 000+36 000=48 000(元)
合计:90 300(元)
本月完工产成品单位成本的计算:
直接材料=22 200÷400=55.50(元)
直接人工=20 100÷400=50.25(元)
制造费用=48 000 ÷400=120(元)
合计:225.75(元)
编制完工产品入库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c产品 90 300
贷:基本生产成本—一车间—c产品 43 500
—二车间—c产品 46 800
(三)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请同学们详阅该段内容)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点是可以简化和加速产品成本的结转和登记工作,可以直接提供规定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资料。其缺点有两个:一是由于各步骤的成本计算均不是全部计算,不能全面地反映各步骤生产耗费,不能提供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不能提供完工半成品成本资料,不利于各步骤进行成本管理。二是由于各步骤(除最后一个步骤外)成本计算中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均为广义在产品成本,使半成品实物转移与费用转移脱节,不利于为各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四、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比较(请同学们详阅以下内容)
(一)本质区别
逐步结转分步法要求各步骤计算出半成品成本,由最后一步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所以又称为“半成品成本法”。平行结转分步法各步骤只计算本步骤生产费用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最后将各步骤应计人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平行汇总,计算出最终完工产品的成本。因此,又称为“不计算半成品成本法”。
(二)在产品概念不同
逐步结转分步法所指的在产品是指本步骤尚未完工,仍需要在本步骤继续加工的在产品,是狭义的在产品。平行结转分步法所指的在产品,是指本步骤尚未完工以及后面各步骤仍在加工,尚未最终完工的在产品。因此,是广义的在产品。
(三)完工产品的概念不同
逐步结转分步法所指的完工产品,是指各步骤的完工产品,通常是半成品,只有最后步骤的完工产品才是产成品。因此,是广义的完工产品(解析:有的是半成品,有的才是真正的最终完工的产成品)。由于,半成品成本随实物的转移而转移,所以,最后步骤完工产品成本就是产成品成本。平行结转分步法所指的完工产品,是指最后步骤的完工产品。因此,是狭义的完工产品(解析:已最终完工)。完工产品的成本由各步骤平行转出的“份额”汇总而成。
(四)成本费用的结转和计算方法不同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费用,随半成品的转移而结转到下一步骤的生产成本费用中去,即成本费用随实物的转移而转移。因此,各步骤生产的成本费用既包括本步骤发生的费用,还包括上一步骤转来的费用。产品在最后步骤完工时计算出来的成本,就是完工产品成本。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生产费用,并不随半成品的转移而转入下一步骤。因此,各步骤生产的成本费用仅是本步骤发生的成本费用。产品最终完工时,各步骤将产成品在本步骤应承担的成本费用“份额”转出,并由此汇总出完工产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