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一般程序
本节考核要求: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 识记: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2) 领会: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
一、成本核算一般程序
成本、费用核算的一般程序,就是对生产经营费用进行分类核算,将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按经济用途归类的基本工作过程.
成本、费用核算的一般程序是:
(1)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2)确定成本项目。
(3)设置有关成本和费用明细账。
(4)收集确定各种产品的产量、入库量、在产品盘存量以及材料、工时、各种消耗量等。对各项要素费用进行审核。确定费用应不应该开支;应开支的费用,应不应该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应计入的费用,应计人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
(5)归集发生的全部费用,按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予以分配,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和产品单位成本。
(6)结转产品销售成本。(即结转已售产品的成本)
二、成本核算基本步骤
成本、费用核算的内容较多、过程较长,各环节的核算形式也较为复杂。因此,有必要将这过程按先后顺序划分为几个基本的工作步骤。
(一 )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第三章第一节讲述)
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和折旧费等项要素费用,应按照经济用途进行分配。属于期间费用的,如销售门市部人员工资、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等,应按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期间费用项目归集。应计入产品成本中的费用,凡属单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构成产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原材料、产品生产耗用的外购燃料和动力产品生产工人工资等费用,要按用途分配给基本生产车间的各产品和辅助生产各产品(或劳务),并计入有关成本项目,直接按照各种产品的不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凡未单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折旧费、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应先归集为不同生产车间或部门的制造费用,月末,再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各种产品的制造费用成本项目。
(二)辅助生产制造费用的分配(第三章第二节讲述)
企业辅助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属于单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原材料、生产人员工资,应在以上各项目要素费用分配中直接计入辅助生产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不属于单设成本项目的其他费用,也应在以上各项要素费用分配中,先归集为个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月末,分别转入各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说明:辅助生产车间也可能不设置“制造费用”账户,具体见第三章P.79最后两行)
(三)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第三章第二节讲述)
辅助生产制造费用转入辅助生产成本后,除对完工入库的辅助生产产品如自制材料、自制工具等,应将其生产成本转为存货成本外,应区分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种类,按受益数量的比例在各受益对象之间分配。
(四)基本生产制造费用的分配(第三章第三节讲述)
各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归集完全之后,应区分不同的车间在应负担的产品之间分配,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
(五)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分配(第三章第四节讲述)
在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企业中,因出现废品、停工而发生的损失费用,都应在以上各步骤的费用分配中,按废品损失、停工损失进行归集。属于生产经营损失部分应分别按有关期间费用项目和产品成本进行归集;专设废品损失、停工损失成本项目的,应以该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
企业如果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在以上各步骤进行费用的分配时并不单独计算因出现废品和停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不需要单独归集废品损失费用和停工损失费用,因此,也就不再进行废品损失费用、停工损失费用的分配。
(六)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第四章讲述)
经以上费用分配,每种产品本月应负担的生产费用已按不同成本项目分别归集,逐项与月初在产品费用相加,即为该种产品全部生产费用。如果当月产品全部完工,所归集的全部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成本。如果全部未完工,则全部为月末在产品成本。如果当月既有完工产品又有月末在产品,则需要分别成本项目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并计算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完工产品成本。
(七)产品销售成本的结转
(八)期间费用的结转营业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项期间费用,在以上有关步骤费用分配中已分别归集完全,应于期末全部结转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