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第二节 费用分类
本节考核要求:费用的六种分类方法(具体要求见教材P.11
一、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也称为费用要素)(
(一)外购材料
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所有从外部购进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和周转材料等。
()外购燃料
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所有从外部购进的各种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外购动力
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所有从外部购进的电力、热力和蒸汽等。
()职工薪酬
企业所有应计人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及非货币性薪酬等。
()折旧费
企业按照规定对固定资产提取并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费用
()利息支出
企业计入期间费用借人各种款项利息净支出。
()税金
计入企业管理费用的各种税金,如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和土地使用税等。
()其他支出项目
不属于以上各项要素项目的费用支出,如邮电费、差旅费、租赁费、外部加工费,等等。
二、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计人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用途不尽相同,有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有的间接用于产品生产。这些费用经过归集、分配、再分配,最终分配给各种产品或劳务形成各种产品或劳务成本。计入成本的费用,其用途也不尽相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也称原材料,是指加工后直接构成产品实体或主要部分的原料、主要材料与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费用、备品备件、燃料动力等。
2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也称生产人员薪酬,是指生产过程中对材料进行直接加工和制造产品所耗用的有关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费及各种津贴等。
3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除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的各种费用。它具体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生产单位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设备租赁费(不含融资租赁费用)、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运输费、设计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停工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费用等。(按现行会计准则,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应计入“管理费用”)
()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期间费用是指与产品制造过程没有直接联系的非生产性成本耗费。按经济用途不同可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1.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在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各项费用支出。主要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的职工薪酬、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和业务费等。
2.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3.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了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利息支出(抵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抵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分类,能清楚地反映企业发生的费用哪些计人产品成本,哪些计入损益,进一步反映出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费用、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工资薪酬和用于组织生产经营的耗费;也有利于考核各项成本项目的耗费水平,便于分清各生产单位或部门的经济责任。
三、费用按与产品的关系分类
根据生产费用与产品的关系,可以将费用划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直接形成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间接费用是间接形成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二者均属于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所以通常也称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与某一特定成本计算对象之间具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耗费。其发生仅仅与某一特定产品相关,可以直接计人该特定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直接成本直接计入各品种、类别、批次产品等成本对象。
()间接成本
间接成本与直接成本不同,其与某一特定成本计算对象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与多个成本计算对象都有联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品计算对象共同发生的耗费由于是多个产品共同承担,间接成本在发生时不能直接计入某一特定产品的成本,而是需要先根据一定的标准,计算确定分配每一产品应负担的数额,再据此计人各产品的成本。
将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目的在于明确发生的成本如何计人产品成本及相应的成本项目。在计算产品成本时,直接成本追溯至各产品。一项成本是属于直接成本还是间接成本,取决于它与成本计算对象是否存在直接关系,并且是否便于直接计入为单种产品生产发生的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就属于直接成本,而为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共同发生的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就属于间接成本,
()正确区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需要明确下列要素之间的关系
1支出与费用的关系
支出与费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就某一会计期间而言,支出可以是现金支出,也可以是非现金支出。支出分为经营性支出非经营性支出偿债性支出
经营性支出是指企业为了日常经营活动的开展而发生的各种支出。经营性支出又可分为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是指其支出只与本期收益相关且于发生时全部转作当期费用。资本性支出是指其支出与多期收益相关且于发生时不全部转作当期费用,只能在其整个受益期内分期转作各期费用。因此,费用既包括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收益性支出,也包括在该会计期间内受益的资本性支出
非经营性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各项支出,如支付的各种罚款、赔款等。
偿债性支出是指企业为了偿还债务而发生的支出。
从范围看,支出大于费用,但费用并不完全包含在支出之内,有些费用并不一定要发生现金支出。 
2.成本与费用的关系
成本与费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费用则是会计期间与收入相配比的成本
费用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费用包括损失,狭义的费用仅指生产经营费用企业的支出,最后不一定都能获得收益,不能获得收益即为损失,能获得收益的则为生产经营费用。也可以说,就长期来看,最终所有成本都将转化为费用。支出、费用和成本的关系如图2—1所示。
四、费用按成本性态(习性)分类    
成本性态(习性)是指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生产费用按成本性态(习性),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等。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费用由于其总额不变,其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则与业务量成反比例变动。比如固定资产折旧费、保险费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酬等,通常不随产品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增减,所以应属于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通常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是通过管理人员的决策行为可以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如研究开发费、广告费和职工培训费等;约束性固定成本通常与整个企业经营能力的形成及其正常维护相关联,其数额一般不由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行为而改变,如固定资产折旧费、保险费等。
()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成本。由于是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成正比变动,所以单位产品中的变动成本是不变的比如产品成本中的直接材料费用、生产人员的计件工资等。
()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是指其成本总额虽然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但其变动幅度并不同业务量变动保持严格的比例关系。这类成本既有固定成本的特点,又有变动成本的性质。混合成本包括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曲线变动成本
应该指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首先这种划分通常是针对成本总额而言的,对于产品单位成本的情况则恰好相反。比如,固定成本总额一般不随产品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却随产品业务量的增加而减少;变动成本总额一般随产品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产品中的变动成本却通常是不变的。其次,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确定均以相关范围作为前提条件如超过相关范围,固定成本总额不一定能继续保持固定不变,变动成本也不一定能与业务量继续保持线性关系。再次有一些固定成本还可以因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而改变,如酌量性固定成本等
五、费用按可控性分类
生产费用按是否为责任单位有效控制,可分为控制成本不可控制成本类。
()可控制成本
可控制成本是指成本费用的发生属于某一部门、单位(包括车间、工段、班组等)个人权责范围,而且能够加以控制的,则称为该部门、单位或个人的可控制成本。可控制成本是一种责任成本
()不可控制成本 
不可控制成本是指成本费用的发不属于某一部门、单位(包括车间、工段、班组等)或个人权责范围内,而且不能加以控制,则称为该部门、单位或个人的不可控制成本。
可控制成本与不可控制成本的划分是相对的,对某一部门来说是可以控制的,而对另一个部门来说则为不可控制的;在一定时期属于可以控制的成本,而在较长的时期则属于不可控制的成本.在基层不可控制的成本,而在某一上层则属于可以控制的成本。可控成本与可控成本的划分,有利于成本责任的考核和成本控制,有效地促进企业总体成本水平的降低。
六、费用成本发生的时态分类
生产费用按照成本发生的时态进行分类,可分为历史成本未来成本
( )历史成本(实际成本)
历史成本是指已经发生的成本,也称为实际成本。正确计算产晶的历史成本,有利于企业在产品和库存商品等存货的正确估价,有利于准确核算企业的损益,也可以为成本控制提供原始真实可靠的信息。   
()未来成本(目标成本)
未来成本是指在产品生产之前预先测算出的成本,主要包括定额成本、计划成本和标准成本等,也称为目标成本
1定额成本
定额成本是指根据消耗定额所确定的产品生产成本。定额成本反映了产品应达到的成本水平,是衡量生产费用节约或超支的尺度。定额成本计算是通过编制定额成本计算表进行的。
2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是指根据计划期的各种消耗定额、有关的生产经营计划等资料确定计划期产品生产应达到的水平。计划成本与定额成本都是以消耗定额依据确定的。计划期一般为一年,在计划期内,如果定额成本不发生变化,则计划成本和定额成本是一致的;如果定额成本随着生产工艺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变动而修订,则在计划期内,会有多个定额成本。计划成本的内容应与实际成本的内容相一致,以便于对比和分析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并作为考核的依据。(解析:计划成本一般在一年内不变,而定额成本则是可能变化
3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地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成本工作效率的种预计的未来成本确定标准成本,便于分清各部门的责任,利于成本控制与决策。标准成本也是考核产品成本管理水平和各种消耗水平的重要尺度。
实际工作中,标准成本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单位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准确地说应称为成本标准”二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是根据实际产量产品单位成本标准计算出来的。  
(解析:成本标准~一件;标准成本~一批
(1)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时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指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制定理想标准成本的依据,是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水平。因此,这种标准很难成为现实,即使暂时出现也不可能持久,不适宜作为考核的依据其主要用途是提供一个完美无缺的目标,揭示实际成本下降的潜力。
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在制定这种标准成本时,把生产经营活动中一般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等情况也计算在内,使之符合下期的实际情况,成为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从具体数量上看,它应高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实施以后实际成本更大的可能是逆差而不是顺差,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一种标准
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正常标准成本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客观实践,经充分研究后制定出来的,具客观性;二是排除了各种偶然因素和意外因素,又保留了目前条件下难以避免的损失,代表正常情况下的消耗水平,具有现实性;三是应该发生的成本,可以作为评价业绩的尺度,具有激励性;四是可以在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变化不大时持续使用,不需经常修订,具有稳定性
(2)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
现行标准成本是指根据其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在有关因素变化时,需要按照改变了的情况加以修订。这种标准成本可以成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
基本标准成本是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所谓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大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等。只有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基本标准成本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与各期实际成本对比,可反映成本变动的趋势。由于基本标准成本不按各期实际修订,所以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