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个体经济是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私有制经济。
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一种私有制经济。
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开办的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中的外商和港澳台投资部分。
非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丰富了市场,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并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非公有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非公有制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有制的改革。非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使得市场主体多元化,激活了市场竞争机制,并促使公有制企业适应市场的需要,加快改革步伐。
第四,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在引进外资与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既要对它们进行鼓励和支持,也要对它们进行引导。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其次,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第三,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曾经坚持计划经济配置方式的原因:(现在是市场经济,要对计划经济曾经在中国的历史作用有清楚的认识)
1.我国社会主义是通过革命取得成功的,人力、物力与资源都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和政府控制有限的资源是必要的。
2.我国建国之初,经济遭到了战争的破坏,急需恢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不给予援助。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我们把有限的资源有计划的配置。
3.计划经济被认为是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难题,即商品短缺和公平问题。
(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l99012月,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1992年初,邓小平又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不能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画等号,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画等号,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第二,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自既有优势和长处,也有不足和缺陷,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第三,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
二、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不能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画等号,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画等号,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第二,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自既有优势和长处,也有不足和缺陷,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第三,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
二、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三、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的结合
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2.市场虽然在资源配置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弱点和不足。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两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单纯强调这一面、轻视或者忽视另一面,都不利于改革和发展大业。
加强宏观调控并不是恢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一套管理办法,而是要运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去实现调控的目标。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等调节宏观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主要是指导性的,计划应当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法律手段,是指政府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行政手段,是指政府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行政手段具有见效比较快等特点,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加以运用。因此,在调控宏观经济时要以经济手段为主。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
(一)按劳分配的内容
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2)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特点
1.按劳分配是社会分配的主体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必须承认生产要素要参与分配。
2.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有统一的标准实现。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而且还取决于所有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
3.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
4.按劳分配要通过商品货币的形式来实现。
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具有客观必然性
首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其次,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有多种分配方式。各种生产要素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要素的所有者也要据此获得相应的报酬,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承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必然性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包括资本、劳动、土地、技术、信息和管理等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因在于:(1)所有生产要素都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劳动一起都是物质财富和使用价值的源泉。(2)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才能发挥市场机制对生产要素的调节作用,才能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率。(3)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使其所有者获得一定的收入,才能提高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之后,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再次明确指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一)先富共富的统一
1.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一部分人靠诚实劳动富起来、合法经营富起来,允许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有先富和后富,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具有客观必然性。
允许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有先富和后富,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具有客观必然性:
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从分配结果上看,人们的收入会有差别。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多种分配方式,生产要素也以其对生产的贡献参与分配。而由于人们在财产继承、积累倾向等方面是不同的,这也是引起富裕程度差别的重要原因。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会导致富裕程度的差别。
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手段和途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很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示范作用。先富起来的人可以影响左邻右舍,带动更多的人走向富裕。二是帮助作用。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不但通过向国家交纳各种税金,通过国家的财政活动这个中介环节,支持或帮助了落后地区和人们走上致富之路;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直接帮助左邻右舍和落后地区,使他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三是带动作用。先富起来的地区和先富起来的人可以为落后地区和还没有走上致富道路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要着眼于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实施。要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要规范分配秩序,运用法律、税收等手段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等。
2.社会保障体系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有重要的作用
1)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经济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