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一、学情分析: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二、考情分析
1.识记:(l)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含义、主要内容。
2.领会:(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3.应用:(1)正确理解和实践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2)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三、重点讲解
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对人类道德遗产的批判和继承。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关系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至今最先进合理的经济关系,它为形成真正的社会整体利益、共同的理想和是非善恶标准,为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也为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道德是现时代最先进的道德,它属于共产主义道德体系,是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
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佳统的继承和升华,是对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P96-9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我国实行的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建立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反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服务。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应当与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要求,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优势,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个人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统一,要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要坚持把道德教育目标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不断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新要求,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的道义支持。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克服市场经济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弱点和消极方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自主与监督、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引导人们在实践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P97-98)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这是因为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是相辅相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社会规范体系中,法律与道德是两种不同属性的行为规范,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法律和道德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服务。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道德是制定法律的基础,道德为人们制定重大法律提供根据。道德调节的广泛性,使之能渗透到法律不作为的范围。
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相辅相咸、相互促进。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道德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制度前提,同时又是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可靠保障。社会主义德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支柱,同时又是重要补充。只有把法治和德治二者结合起来,使“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使“以德治国”深入人心,才能使人们不失去正确的目标并有正确的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使道德和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把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充分发挥法律和制度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P98-104)
社会主义道德是现时代的先进道德,吸收了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道德文化和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时代精神而形成的。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优良的道德传统和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也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使体现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利于每个中国人道德品质的完善和中华民族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含义:是指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1)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中华民族历来有一种为了国家、社会或民族的整体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与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它表现在公私观上是“公义胜私欲”,公而忘私,是公的最高表现;在义利观上是“义以为上”、“舍生取义”,达到了“义”的最高境界;在生死观是“死而不朽”“死而不亡”,体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它是我国传统美德的精髓,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深入人心,代代相传。我们的先人前辈常常为了国家、社会或民族的整体利益,舍小家顾大家,不惜牺牲自己,真正做到了“苟利社稷,不顾其身。”他们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业绩,为中华民族从不屈服于外来侵略,几千年历尽沧桑,永远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了积极作用。
(2)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中华民族既勤劳勇敢、崇尚和平,又酷爱自由、勇于斗争,对丑恶势力无比憎恨,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和追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赞颂勤劳,视勤劳为修身、持家、治国的法宝;反对懒惰,斥懒惰为丧身败家的恶习。我国各族人民勤奋劳作,艰苦奋斗,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华民族反抗暴虐、酷爱自由,不甘心受黑暗、腐朽反动势力的残暴统治,奋起抗争,有着追求自由和解放的传统。
(3)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中华民族历来强调求真的目标和务实的态度,敬重诚实与守信。中华民族古往今来一切仁人志士无不尊重真理,把求索真理作为自己毕生的使命。古今圣贤都力主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并把诚实守信视为立政之本、立人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前辈先贤在立身处世方面身体力行,在诚实不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恪守信用、信守诺言等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典范。这使得对诚信美德的理解和实践,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传承。
(4)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包括了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乐群贵和的道德规范和人际和谐的目标追求以中国传统伦理的“仁爱”思想为其理论基础,主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爱护人、同情人,讲求谦敬礼让,倡导团结友爱,强调社会和谐,追求与自然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乐群贵和、追恭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重要表现,是中华民族处理血缘、地缘、业缘等各种人际关系以达到群体团结统一、民族和睦稳定与和谐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始终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与世界其他民族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发展和平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
(5)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崇尚精神境界,立志高远,以及为实践其志、实现其志坚定不移、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很讲志气的民族。民族先人认为,人贵有志,人最重要的是立定志向。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也是这样。正是这种为了实现崇高理想与宏伟目标,为了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形成的一种坚定不移的意志力与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推动着中华民族为改变不合理的现实上下求索,顽强拼搏。历代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为了民族生存,国家独立,人民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成就了—番可歌可泣的伟大事业。
(6)道德修养,重视躬行慎独。中华民族历来注重人的道德修养,重视塑造理想人格,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道德,把德性修养作为立身、立国之道。古代先贤不仅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而且非常重视道德实践,主张行胜于言,强调慎言力行、躬行践履。还特别重视建立在坚定道德信念之上的修养的自觉性,即人们所说的“慎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极为推崇和践履“慎独”精神,非常重视“反求诸己”,修身养性,认为躬行慎独是人实现道德修养的手段,是道德修养基础,并成为美德而传承。
此外,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还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廉洁奉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宽厚待人、见义勇为、孝敬父母、尊师敬业等等,这些都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并实行。
对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采取批判继承、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综合创新、古为今用的态度,进一步总结和提炼,以适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