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第三节  战略控制过程的管理
一、战略控制对象及其要素
    (一)战略控制的必要性
   战略控制,是指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将反馈的执行情况与战略目标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偏差,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纠正,以确保战略目标实现的活动(名词)。
    进行战略控制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简答):
    1.战略实施的环境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战略制定时所预测的环境与战略实施时的环境出现重大变化,使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的实现发生某些困难。因此,需要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战略的实施适应新的环境要求,以保证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的实现。
   2.战略规划本身存在某些缺陷。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时,不可能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所有的因素和条件都把握得十分准确,常常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和不确定的因素,从而使制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并在实施中暴露出来。因此,需要根据实施环境的要求,对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进行局部的或重大的修正,使之切实可靠,发挥其正确的指导作用。
   3.企业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个人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属于企业整体目标,它必须分解为各部门、各环节的分目标,直至分解为个人的小指标。但分解的目标常常会与各个局部的目标、个人目标之间不一致,容易发生矛盾,从而造成企业总体目标难以落实。因此,必须加强调控,尽可能使各个局部目标、个人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相互协调,在适当兼顾局部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同时,强调服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    
    4.解决集权与分权的矛盾必须加强战略控制。为了保证制定出正确的总体经营战略,企业最高领导层必须实行集权;为了调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经营单位负责人参与制定分战略,以及努力实施总体经营战略和分战略的积极性,又必须适当分权。但某些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下属经营单位负责人,由于个人素质和能力不太高,不能正确地行使所掌握的权力,导致战略失控,策略无效。
   (二)战略控制的对象(选择)
    战略控制的对象主要是指对涉及战略的人、物、事、时等进行控制。这里主要是指:
    1.对战略的全过程控制。
所谓全过程,是指战略制定过程和实施过程,即对这两个阶段分别进行控制;对每个阶段涉及的所有工作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对战略制定过程的控制,主要是保证从多种方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方案;对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主要是保证战略决策方案的有力贯彻和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2.对战略的全体系的控制。所谓全体系,是指总体战略系统和分战略系统,对这两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控制。
   3.对全员的控制。所谓全员,即指战略的谋划者和战略的全体实施者,对这两部分人员进行控制。
 (三)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
    战略控制由以下三个基本要素组成(选择):
    1.确定评价标准。
对战略实施的结果必须适时地进行检查,执行战略方案的情况是否符合要求,应作出正确的评价。而进行评价需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其具体化的各项计划指标、下属的各组织目标、个人目标等,都是评价标准。目标标准有定性的和定量的,两者可结合起来使用,但标准应尽可能定量化,以便衡量和检查,对战略实施的结果作出客观的和全面的评价。
    2.衡量工作绩效。把战略执行的实际结果与评价标准进行对照,找出差距,并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战略实施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一般需经历若干阶段分别执行。因此。需对每个阶段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价,衡量其工作绩效完成状况,从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以便在下一阶段的战略实施中加以解决。做好绩效评价工作的关键,一是要选择正确的控制系统和方法,二是要选择好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评价。
   3.及时纠正偏差。根据评价和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在搞清产生问题的原因之后,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纠正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对可能产生的偏差,也要事先制定预防性措施,以保证下一步的战略实施能够较顺利开展,并最终达到战略控制的目的。
二、战略控制的体系和原则
   (一)战略控制的体系(选择)
    企业战略控制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系统所组成:
    1.战略控制系统。
这主要是由企业高层领导者为主体组成的控制系统,负责企业的整个战略管理过程的工作。他们不仅要确立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而且要检查、预测和控制企业战略实施的总绩效。其控制的重点放在预测和解决与外部环境有关的问题上。根据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适时地调整企业内部的工作与计划,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2.业务控制系统。这是由企业中层经营单位领导者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所组成的控制系统,主要负责将高层领导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在本单位和本专业部门贯彻执行。按照本经营单位或本专业部门工作的性质、内容、范围、要求和现实条件,设立分目标,建立控制标准,并付诸实施,适时地进行检查和评价,通过分目标的实现,确保总目标的完成。    
    3.作业控制系统。这是由企业基层领导者为主体所组成的控制系统,主要是负责将中层所设立的分目标,分解和落实到作业层,一般通过制定作业计划,并变成操作者的具体目标。通过定期的监督、检查,对作业层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进行分析.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确保作业活动按计划顺利地执行。
 (二)战略控制的原则(简答)
    战略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预测未来的原则。
战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企业未来长远发展的谋划,是解决今后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的谋略和对策。因此,战略控制应着眼于未来,预测战略方案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预先制定若干对策措施,以便能够主动和及时地解决。
    2.抓住重点的原则。企业选择的战略方案中都有一个或几个战略重点,它们对战略的实施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性作用。
   3.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控制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以便对执行结果作出客观的评价。但对不同系统的控制粗细要求不同,作业控制系统中的质量控制要求严格、细致、准确;对战略控制系统的控制就可粗一些,过细就会增加费用,也没有必要。战略控制要求做到恰当和及时,费用较省而又获得了企业的战略优势,这种战略控制就算合理的了。
  4.奖惩结合的原则。战略的实施和控制中要重视战略的激励,对于认真执行和灵活实施战略而取得成功的执行者,应根据他们的业绩大小,分别给予不同等级精神的和物质的奖励;对于不认真执行战略方案,或执行中出现重大失误者应给予必要的惩罚,并引以为戒。只有将奖惩正确结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
  三、战略控制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一)战略控制的方式(选择)
    1.自上而下的控制。
这主要是企业高层对中层的控制,中层对基层的控制,基层对作业层的控制。作为战略控制,要求高层领导者重点抓好对中层的控制,并督促中层抓好对基层的控制,层层监控,使战略目标落到实处,付诸实施。
   2.反馈控制。这主要是通过信息反馈,把执行结果逐层上报高层,以便及时掌握执行情况、分析偏差、明确问题、采取有效对策。
    3.自我监控。企业高层领导者的自我监控,主要是防止战略指导失误或用人失误;中层和基层的自我监控,主要是防止执行失误,即防止对战略方案的理解错误而对资源分配和使用不当,造成战略实施出现严重偏差。
   4.相互监控。这是指在战略实施中各经营单位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之间、工厂各车间之间、各道工序之间的相互监控。横向之间容易出现不协调现象,产生各种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坚持“工序服从”原则,即上一个环节服从下一个环节;上一个工艺阶段服从下一个工艺阶段;上道工序服从下道工序;销售部门监控生产部门和开发部门;生产部门监控开发部门。通过相互监控,提高战略实施的效果。
(二)战略控制的方法 (选择)   .
    1.间接控制。
这主要是指各级管理者采用适当的手段,使不适当的行为没有产生的机会,从而达到间接控制的目的。例如采用自动化、电子化的一些先进手段就可实现管理人员对执行现场的问接控制,不需要配备人员直接监控。
    2.直接控制。这主要是各级管理者对执行者及其实施活动直接纳入控制过程,并采取措施直接调控。例如对职工的执行行为进行直接控制,通过行政管理方法和其他经济方法对职工行为进行制约;通过奖惩促进职工按规定的工作程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并实施培训计划、改善工作分配等对员工进行帮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的行为符合战略实施的要求。又如通过目标管理,实施成果责任制等,对职工或组织的执行结果进行检查,对活动成果进行直接的控制。
四、战略调整
    (一)战略调整的必要性
    企业制定的经营战略方案在执行中出现变化,需进行必要的调整是一种正常现象。一是企业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多,使企业对未来一定时期的预测很难十分准确,因而使战略方案不可能十分完美,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在实施中逐步暴露出来;即使是战略方案制定的质量很高,由于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执行中也会出现偏差;更重要的原因是客观环境在不断发展变化,竞争力量的对比也在急剧变化,使原定的战略方案部分或大部分不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高层领导者应主动地、适时地进行战略调整,作出必要的修改,使之完善和更加正确,便于实施。
    (二)战略调整的方式和方法
    战略的调整有被动调整和主动调整两种方式。被动调整,是指对环境的重大变化毫无觉察,一旦发现,企业已处于严重困难局面,被迫作出调整,但已无法挽回所造成的重大损失。主动调整,即在预测到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时,不失时机地进行调整。主动调整损失较小,甚至不会造成损失;处理得好,还会带来良好的效益。因此,企业应力争主动,及时进行战略调整。
    主动地进行战略调整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关键因素调整法。
随着环境的变化,原有战略方案所确定的关键因素,有的可能仍是需要抓住的关键点;在新的条件下又会出现新的薄弱环节,从而形成影响战略方案实施的新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高层领导者应抓住新的薄弱环节,对原有战略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使完善后的战略方案在实施中取得成功。
  2.备用方案调整法。这是指原有战略方案实施的条件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只对原有方案进行局部诃整,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要求,必须改用新的战略方案。所谓备用方案调整法,就是指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时,预先就制定出多种适应于不同条件的战略方案,先启用适合现有条件的方案,其他方案备而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