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第十七章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
第一节 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地位
一、人力资源及其构成
(一)人办的内涵
人力是指社会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凡16~60岁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就构成社会的人力资源(选择)。我国有l3多亿人口,其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就达7.5亿。因此,我国的人力资源极为丰富。 ’
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即从事现代化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力,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在现代化生产系统中发挥着一定劳动功能的人(名词)。
(二)入力资源的特点(选择)
人力资源作为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最具特色的资源,有以下特点:
1.生物性。人是自然界生物发展的产物,人属于自然界。人具有一定的动物性,因为人来源于动物,人与动物一样,存在着生存的需要,要解决衣、食、住、行。人力资源是有生命的“活”的资源。
2.能动性。人与自然界的动物一样具有生物性,但人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因为人具有思想和情感,在长期的同自然界的斗争中能够利用工具改造自然,能够创造新的工具征服自然。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长期有目的的劳动中从动物分离出来,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改造客观世界,同时能够能动地改造人类自身。
3.时效性。人是有生命周期的。作为有生命力的肌体,能够从事劳动的有效时间主要限定在人的生命周期的中间一段,即从16周岁成年到55岁或60岁进入老年退休为止。
4.智力性。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在改造世界的斗争中变得聪明起来,创造发明了很多生产工具、劳动手段,制造出了机器和机器体系,从而使人体器官得以等效延长,使人类自然的功能迅速扩大。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世界中变得聪明起来,智力也不断得到增长、继承、积累、延续和增强。
5.再生性。人力资源随着人类的繁衍,一代一代地再生出来,因而成为再生资源。很多矿藏,特别是金属矿和很多非金属矿,开采得很多,其贮藏量逐年减少,不可再生。而人类作为再生资源不断繁衍下去,能够保证社会方方面面对人力资源的需要。
6.社会性。人的本质就在于人的社会性,即任何人不可能孤立存在,不能独善其身,必须群体性地开展生产劳动和其他经济活动。在人类社会的生产经济活动中,人类始终是进行群体性的劳动。
(三)人力资源的构成
根据对企业人力资源内涵的理解,从发挥不同劳动功能来看,企业人力由两部分劳动者组成:一是体力劳动者,即直接操作生产工具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二是脑力劳动者(选择),即指那些没有直接操作生产工具,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担负着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职能的生产经营管理者;对新产品进行设计、研制、对生产工艺进行革新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生产和市场信息进行收集、储存、传递以及对电脑程序进行编制和控制的人员;还包括对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进行培训的教育者。他们的智力劳动也推动着生产经营过程的不断进行。
二、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力资源的地位
人力即劳动力是企业生产要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最活跃的一种经营资源;在生产力系统中是最能动的一个因素,因而处于主体地位和支配地位。
(二)人力资源的作用
人力资源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起着保证作用。
三、企业人才及其类型、
(一)人才及其特征
人才,是指在人力资源中,那些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的锻炼,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较高的技术业务能力,能够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在认识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中,对人类进步作出一定贡献的人。
企业人才,是指在企业人力资源中,那些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较高的技术业务能力,能够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较大贡献的人(名词)。
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佼佼者,这部分人在人力资源中占的比例越大,说明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越好。
作为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选择): ’
1.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劳动。这是人才最本质的特征,不论劳动者处于什么岗位,主要从事体办劳动的,还是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也不论他们的工作多么平凡,但只要能创造性地劳动,敢于革新,也善于革新+破除陈规陋习,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采用新的手段,做出了不同凡响的业绩,他们就是人才。
2.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智能。无论劳动者从工作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还是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只要善于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并运用这些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他们就是人才。智能就是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能水平高,即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强,这是人才又一重要特征。
3.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对本单位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衡量是否是一个人才,必须以对本单位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否作出了贡献为最终的标志。人才有两种:、一是显才,一是潜才。显才,才气横溢,锋芒毕露,所作的贡献容易被周围群众或广大公众所看到,也容易被领导所赏识;潜才,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不抛头露面,因而不易被领导发现,但还是能为周围群众所赞赏。不论是显露的贡献,还是默默的奉献,都是人才应具有的显著的特征。
(二)人才的基本素质(选择)
1.德:即政治素质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促进社会进步;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2.学:即具有较高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无论通过在校学习,提高文化水平,获得专业知识,或是通过自学和实践,达到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使之具备人才应有的知识素养。
3.才:即具有较高的智慧、智能素质。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所处岗位工作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具备创造性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能够出色地完成所担负的工作任务。 ‘
4.识:即见识。见多识广,才能思路开阔。勇于实践,反复实践,善于总结自己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也善于学习和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增长见识,能够深谋远虑,提出解决当前和今后目标任务的有效对策或见解。
5.体:即身体健康。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干劲十足;能胜任繁重的生产或工作任务,敢打硬仗,连续作战,勇于拼搏;遇到困难,知难而上,百折不挠,夺取生产、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全面胜利。
(三)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选择)
1.科学技术型人才,主要指那些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的人才,在生产过程中从事工艺技术开发和产品制造的人才,从事技术信息收集、整理和计算机操作与控制的人才等。
2.经营管理型人才,主要包括从事战略决策和组织指挥的高层管理人才,从事战术决策的各种职能管理人才和基层作业管理人才。
3.政工、企业文化工作型人才,主要包括从事职工政治思想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和群众组织工作的各类人才,即从事党委、共青团工作,对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及广大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的人才;从事企业凝聚力工作,从事工会和妇女组织的群众工作、思想教育的人才。
4.行政管理型人才,主要是指从事日常行政工作、公共关系工作、组织人事工作、职工招聘、培训工作等方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