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第十五章  企业科学技术战略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企业技术进步
一、科学、技术的概念和技术功能
    (一)科学、技术的概念
    科学,是指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形式及其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实践经验的升华和结晶,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理论。(选择)
    技术,是指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用来调节和控制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过程的劳动手段、工具及其技能、方法的总和。(选择)
  科学是潜在的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技术是联结科学与生产的桥梁,科学通过技术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技术的构成
    技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是由多层次、多要素、多阶段组成的一个大系统。它有以下分类:
    1.技术按其形态来划分,它包括:(1)物质形态的技术,如机器,设备,装置,加工、计量、测试等用的工具、量具、器具;(2)智能形态的技术,如知识形态的技术、经验形态的技术、技能形态的技术等。
    2.技术按其性质来划分,又包括:(1)硬技术,如产品技术、设备技术、装置技术等;(2)软技术,如设备、装置的操作技术、产品设计技术、工艺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技术、营销技术等。
    (三)技术的功能(选择)
    1.技术的科学功能。这是指技术的发展推动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科学通过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功能。
   2.技术的生产功能。这就是通过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为企业生产奠定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并通过技术能量的释放,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并决定企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功能:
    3.技术的经济功能。这就是通过先进技术的采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功能。即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大幅度地节约消耗和支出;通过开发新的技术,开拓新的经营领域,为企业开辟新的财源。
    4.技术的社会功能。这是指技术的发展,不仅决定着社会范围内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生产分工和协作,而且也决定着企业内部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分工与协作的功能。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决定着企业职工的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职工掌握技术的程度也决定着他们在企业的身份和地位。在正常情况下,掌握技术知识、技能和经验越多的职工,在企业中则有较高的身份和地位,可以取得较多的劳动报酬,在生产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技术的管理功能。这是指技术是管理的基础,技术推动着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变革和进步的功能。不同的物质技术基础,要求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运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先进的技术,推动先进的管理的产生;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要求有现代化的管理相适应。
二、企业的技术进步
    (一)企业技术进步的含义   
    技术进步泛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使用效率高的劳动手段、先进的工艺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技术进步反映了生产力中物质技术基础的变革,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企业技术进步,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9采用先进的劳动手段和工艺方法,或对原有技术进行变革,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名词)。
    对技术进步的含义,应把握以下三点:
    1.技术进步是一个过程。它是前后相邻两个时期技术水平相比较的结果。一个企业的技术进步是指它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即期末技术水平与基期技术水平的差值。  ’
    2.技术进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技术进步主要是硬技术的进步和革命;广义的技术进步,除包括硬技术进步的内容外,还包括软技术进步的内容,即生产组织的优化、管理方法的改进、技术经济政策的调整等,都可以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企业技术进步的一个突出特点或者说目标,就是追求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技术进步的核心是进行技术创新,实施技术变革。
    (二)衡量企业技术进步的指标(选择)
    衡量企业的技术进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主要依据以下方面的指标:
    1.技术水平提高的程度指标。
这一指标主要通过产品技术水平指标、技术装备水平指标、职工技术水平指标、技术并发水平指标、技术开发资源水平指标、年技术进步速度指标等来衡量和评价。
    2.经济效益指标。企业的技术进步,最终体现在以较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上。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反映和衡量;技术进步对总产值(或净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值指标;劳动一资金产值率指标;产品单位成本的质量指标;原材料和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节约额指标;新技术带来的利润增加额指标。
    3.环境效益指标。如环境污染降低程度指标、“三废”回收率指标、综合利用指标等。
   4.社会效益指标。如新技术带来的劳动就业率指标、职工生产事故伤亡降低率指标等
   (三)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模式(选择)
    企业实现技术进步有以下三种基本模式可供选择:
    1.开发型模式,
即以科学研究活动为先导,主要依靠自身力量独立地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后,再通过进一步研究(技术开发),提出生产性样机、样品,在工厂中进行试生产,最后投入大批量生产。选择这种技术进步的模式,企业必须具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对大型企业来说比较容易办到;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可先从外部取得应用研究成果,然后在厂内通过研究开发部门进行技术开发,取得成果后,逐步转入批量生产。走自主开发的道路,需要大量地投入,所需时间较长,风险大。
  2.扩散型或引进型模式,即从拥有先进技术的单位或企业进行购买,然后加以吸收消化再进行技术开发。这种模式,对拥有先进技术者叫扩散技术,对需用先进技术者叫引进技术。通过引进技术,实现技术进步。走引进型的道路,其特点是能较快掌握先进技术,少走弯路,尽快缩短与先进企业的差距。实现这种技术进步的关键,在于要善于吸收和消化,并进行再开发,努力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纳入本企业的技术体系,并实现技术进步。 
    3.改造型模式,即企业对已经部分落后或基本落后的产品、设备和工艺进行改造,综合应用技术开发的成果,以达到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生产技术面貌。改造型模式,既可以同自主开发相结合实现改造,也可以与引进技术相结合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