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二、银行信用
   (一)  银行信用的含义与特点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银行信用是伴随着现代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作为直接融资范畴的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属于间接融资的范畴,银行在其中扮演着信用中介的角色。
  与其他信用形式相比,银行信用具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银行信用的货币资金来源于社会各部门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银行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将其积聚为巨额的可贷资金,又通过发放贷款的方式将其贷放给货币资金的需求者,银行在其中发挥信用中介的职能。第二,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而货币是一般的购买手段,可以与其他任何商品相交换,因此银行信用可以独立于商品买卖活动,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第三,银行信用提供的存贷款方式具有相对的灵活性,期限可长可短,数量可大可小,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在数量和期限上的多样化需求。
   (二)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1.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产生,但其局限性使其难以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于是银行信用就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在银行信用发展的初期,银行通过办理商业票据贴现和抵押贷款、为商业汇票提供承兑服务等业务将商业信用转变为银行信用。在银行信用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银行业务独立于商业信用,但票据贴现和抵押贷款、对商业汇票进行承兑依然是现代银行重要的业务。
   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银行信用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特征使其克服了商业信用在规模、方向和期限上的局限性。首先,在货币资金提供规模方面,银行通过吸收存款汇集成的巨额货币资金,不仅能够满足资金需求者小额货币资金的需求,也能够满足其大额货币资金的需要。其次,在货币资金提供方向方面,由于银行信用是以货币资金的形式提供的信用,而货币资金是没有方向限制的,所有拥有闲余货币资金的主体都能够将其存入银行,所有需要货币资金的企业只要符合信贷条件都可以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以银行为中介,资金供求双方被联系起来,它们完全不必受商业信用中上下游关系的限制。最后,在货币资金提供期限方面,银行吸收的存款既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按照期限匹配的原则,短期存款可以用于发放短期贷款,长期存款可以用来发放长期贷款。在银行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存款人不可能同时到银行提取存款,这样就会沉淀下一笔数额巨大的可供银行长期使用的货币资金用于长期的贷放。正是由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固有的局限性,它才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3.银行信用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信用的发展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是并存而非替代关系。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但银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并不会取代商业信用,相反,银行信用的良好发展会促进商业信用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商业信用而产生的商业票据都具有一定的期限性,当商业票据没有到期而持票人又急需货币资金时,持票人可以到银行办理票据贴现,及时取得急需的货币资金。由此可见,银行办理的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业务增强了商业票据的流动性,解除了商业信用提供者需要资金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了商业信用的进一步发展。
   (三)  我国銀行信用的发展    
  长期以来,银行信用在我国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为了集中资金的支配权,我国禁止了其他信用形式的存在,将信用集中于银行,银行信用成为当时经济运行中唯一的信用形式。改革开放以后,其他各种信用形式相继恢复和发展,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而言,银行信用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信用形式。表2—2显示了自1996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历年的贷款余额,至2009年,这一数额已经达到425622.6亿元,高于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
   三、国家信用
   (一)  国家信用的含义
   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者债务人的信用。
  在我国的史书上有许多有关国家信用的记载与描述。《管子.国蓄》中描述了以国家为贷出者、田农为借入者的信用:“春赋以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是说春天蚕家窘迫,国家贷款约收其缯帛;夏锄农民无赀,国家贷款约取其谷实。这种预付定金式的贷款是齐国帮助贫困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除了这种预付定金形式的国家信用外,实物借贷也曾是我国国家信用的一种常用形式,如《管子.揆度》中记载,官府对没有口粮的贷给陈谷,对没有种子的贷给新谷,这样才不会出现盈利l0倍的奸商和加倍收息的高利贷者。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曾发生过类似的国家信用。如北宋王安石变法,其中最重要的两项措施就是政府向农民贷钱贷实物和向商贩贷款,目的是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国家通常会通过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对需要扶植的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政府不再作为行为主体直接向这些产业提供国家信用,因而,就二个封闭经济而言,目前的国家信用主要表现为政府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俗称“内债”。在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过程中,当财政收入无法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时,政府就需要借助国家信用来筹集资金,特别是当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干预经济时,它通常会主动利用国家信用筹集资金。
   (二)  国家信用工具
   目前国家信用的工具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三种。
   1.中央政府债券
   中央政府债券亦称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或筹措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根据期限的不同,国债可被区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短期国债又称国库券,是指期限在1年或者1年以内的国债。中央政府发行国库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节年度内财政收支临时性出现的不平衡。中期国债的期限通常在1年至10年,长期国债的期限通常在10年至20年。中央政府发行中长期国债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者是为了公共建设的需要而筹集资金。国债是安全性很高的债券,基本不存在违约风险,因为如果必要的话,政府可以通过印刷钞票的方式来清偿债务,因此,国债又有“金边债券”之称。
   2.地方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是地方政府,也被称为市政债券。市政债券有两种: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一般责任债券没有特定的资产来源为该债券提供担保,地方政府许诺利用各种可能的收入来源,如税收、行政规费等清偿债券。 收益债券的期限通常与特定工程项目或者业务的期限密切相关。市政债券的利息所得通常享有免缴地方所得税的优惠。
   3.政府担保债券
   政府担保债券是指政府作为担保人而由其他主体发行的债权。政府担保的主体通常是政府所属的企业或者那些与政府相关的部门。政府担保债券的信用等级仅次子中央政府债券,因为其发行人一旦失去了偿还能力,则由中央政府代其偿还债券的本息。其利率水平一般与市政债券相当,但不享受利息免税的优惠。 
   (三)  我国国家信用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曾经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等,所筹资金主要用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稳定市场,这一时期发行的国债在1968年全部还清。此后直到1981年,我国再没有发行过国债, 改革开放后,为推动经济发展,政府采用了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政府投资作为我国总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政收入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借助发行国债的方式为政府投资筹集资金,于是,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的发行,至2009年底未偿付的国债余额已达5.54万亿元人民币。表2—3显示了1998年至2009年历年我国国债的发行额、兑付额及期末余额,从中可以看出,国家信用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信用形式之一,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消费信用
   (一)  消费信用的定义与形式
   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消费信用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生产发展和人们消费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耐用消费品、住房等价格较高的商品逐步进入到居民生活必需品的行列。对于那些当前财富积累水平或收入水平不高的居民和家庭而言,往往很难在短期内靠自身的收入购买住房和耐用消费品,于是,消费信用应运而生。现代消费信用于18世纪、19世纪在西方国家兴起,发展十分迅速,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消费者重要的消费方式之一。
   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是消费信用的典型形式。
   赊销是工商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以商品赊销的方式提供的短期信用。即工商企业以延期付款的方式销售商品,到期后消费者一次付清货款。
   分期付款是指消费者购买消费品时只需支付一部分货款,然后按合同条款分期支付其余货款的本金和利息。
   消费信贷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贷款。消费贷款的期限一般比较长,最长可达20年至30年。   
   (二)  消费信用的作用    (要有一个正确地认识,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安排。了解)
  如果没有消费信用,一方面,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量会因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不足而降低,从而影响这些行业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个人来说,他也不能提前消费住房和耐用消费品这些对其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的商品。但是,如果消费者个人过度依赖消费信用进行提前消费,寅吃卯粮,则会给自己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旦其收入出现波动,就会陷入偿债危机,不仅个人信用丧失,还会波及向其提供消费信用的工商企业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突出地显现了这一点。因此,对消费信用在一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
  从积极方面来说:第一,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有利于扩大一定时期内一国的消费需求总量,从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第二,消费信用的发展为消费者个人提供了将未来的预期收入用于当前消费的有效途径,使其实现了跨吋消费选择,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及其效用总水平。第三,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但消费信用的盲目发展,也会给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第一,消费信用的过度发展会掩盖消费品的供求矛盾。对一些生产本已过剩的消费品来说,过度的消费信川行可能导致虚假需求的产生,向生产者传递错误信息,致使这些本已过剩的消费品继续盲目生产与发展,导致更严重的产能过剩和产品的大量积压,浪费生产资源;对于需求旺盛,生产能力扩张有限的消费品,过度发展的消费信用则会加剧市场的供求矛盾,引起价格的上升,从而加入通货膨胀的压力。第二,由于消费信川是对未来购买力的预支、在延期付款的诱惑下,如果消费者对自己未来预期收入判断失误,过度负侦进行消费,就会使消费者的债务负担过重,导致其生活水平下降,甚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危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安全。
   (三)  消费信用在我国的发展    了解,自己看看
      我国居民个人对个人负债一直持谨慎的态度,靠负债来消费在传统的中国人心中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国的消费信用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曾有过为配合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而开办的消费信用活动,但规模较小。1995年,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信用卡,商业银行通过信用卡透支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短期消费信贷开始正式进入市场。之后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自己的信用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到2009年年末,我国的信用卡发卡量已经达到1.86亿张,消费金额3.5万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27.9%。
      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是我国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为配合居民住房管理体制改革,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允许各国有商业银行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信贷起步。I998年以来,为了扩大消费需求,人民银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信贷的政策,如发布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允许所有商业银行开办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布《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住宅建设和消费的通知》;推出《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并确定首先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试点开办;1999年3月,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提出把消费信贷作为新的增长点,要求各商业银行积极开办各种消费信贷业务,并将住房、汽车等消费贷款的最高限额由消费品价值的70%提高到80%;1999年9月,又将个人住房贷款的最长期限由20年延长到30年,并将贷款利率降低到同期法定贷款利率以下。这些政策的出台,大大推动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消费信贷规模从1997年的172亿元,发展到2008年年末的37000亿元。消费信贷的种类也不断增加,有个人短期信用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个人旅游贷款、助学贷款、个人汽车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其中,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是两种最主要的形式。
  我国消费信贷的快速增长对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信贷的风险也开始逐渐暴露,如中国人民银行在(2009年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中指出,信用卡坏账风险有上升趋势,到2009年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6.96亿元,同比增长127.9%;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3.1%,比2008年增加1个百分点。快速攀升的房价也为我国商业银行发放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带来了隐性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值得借鉴。
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消费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为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重风险的防控,要加快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
本章小结
  1.信用从属于两个范畴:道德范畴和经济范畴。道德范畴中的信用讲的是诚信;经济范畴中的信用则是指借贷行为。两个信用范畴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体现在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二者的区别在于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和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只有清楚认识到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才能充分发挥信用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2.债权债务关系普遍存在于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在现实的国民经济运行中,个人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和国外部门有着复杂的信用关系。
  3.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有优缺点,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行发展,相互促进。它们在充分发挥自身优点的同时,也互相弥补了各自的局限。因此,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必须给予同样的关注和重视。
  4.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方面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动员闲置资金,推动经济增长。但是,如果对信用利用不当,信用规模过度扩张,也会产生信用风险。
  5.现代信用形式有多种,按信用参与主体分,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就是由这些各不相同的信用形式共同发挥作用实现的。
  6.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是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之一。赊销和预付货款是商业信用的两种基本形式。商业信用的良性发展对一国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活动正常进行所必不可少的工具。
  7.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并进一步促进了商业信用的发展。
  8.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者债务人的信用。目前国家信用的工具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三种。
  9.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是消费信用的典型形式。
   关键词
  道德范畴的信用    经济范畴的信用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信用风险    商业信用
  商业票据    商业本票   商业汇票   票据背书    票据贴现    票据抵押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中央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    消费信用    赊销   消费信贷
   复习思考题
  1.  如何理解道德范畴信用与经济范畴信用的关系?
  2.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是什么?
  3.  信用关系中的各个部门分别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4.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各有什么优缺点?
  5.  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有哪些?
  6.  如何理解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谈谈二者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7.  国家信用工具都有哪几种?
  8.  什么是消费信用?大力发展消费信用对经济有什么益处?
  9.  说说次贷危机和消费信用的联系以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