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第一部分 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全章包括四节内容,第一节为“分配结构的内涵和依据”,第二节为“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第三节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实现形式”,第四节为“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第二部分 本章重点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结构的依据 3.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5. 按劳分配的作用 6. 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
  7.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涵义及其实现条件 8.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9.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0. 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11.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情况及原因

  第三部分 重点详解


第一节 分配结构的内涵和依据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

     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按要素分配是指:我国在社会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这一决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理论和分配实践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奠定了我国目前的分配结构。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结构的依据

    第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所有权是决定分配关系的法权基础,所有制式的多样化必然决定收入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一方面,适应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主体地位,必然要以按劳分配为主;另一方面,适应所有权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现实,必然要求按生产要素所有权进行分配。

    第二, 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对财富的创造作出了实际贡献。

    第三, 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则。市场经济本身就包含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必然性。

    第四, 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要素所有者按要素投入的多少及实际贡献的大小获 得相应的收入,体现了投入与收入相一致、贡献与报酬相统一的公平原则。

    总之,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的。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时起作用的两种分配方式。在处理两者的关系时,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1. 在整个分配关系中,要始终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2. 两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有经济基础。其次,要依赖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最后,要有相应的调节机制。

    3.两种分配方式具有内在一致性。

    其一,两者本质上都是按要素所有权及实际贡献进行的分配。

    其二,两者的作用和目的是一致的。按劳分配是做到人尽其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为了做到物尽其用,两者都能起到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促进效率提高的作用,从而增加社会财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第二节 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


    一、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在作了必要的扣除以后,以劳动为尺度,按照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无权参加分配。


    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以下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一,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第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社会主义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 条件。

    第三,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并且是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总之,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必然,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第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由单一个人劳动直接参加社会消费品分配,而是先通过企业参与社会消费品分配,再由企业对劳动者个人进行分配。

    第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不是通过劳动券直接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而是采取货币工资的形式实行按劳分配。

    三、 按劳分配的作用

    第一,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第三,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按劳分配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体现着它的历史进步性。

    四、 按劳分配实现的具体形式

    按劳分配需要通过一定的劳动报酬形式来实现。在我国现阶段,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中,主要是采取工资的形式,此外还有奖金、津贴等辅助形式。在农业集体经济中,主要采取联产承包计酬的形式。

    奖金是实现按劳分配的一种补充形式,是对劳动者提供超额劳动的报酬或奖励。奖金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对劳动者提供了超额劳动,直接增加了社会财富而给予的奖励,如增产奖、节约奖、质量奖等等;另一类是对职工为增加社会财富创造有利条件而给予的奖励。

    津贴是贯彻按劳分配的另一种补充形式。它是对那些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或有损于健康的工种和部门以及在工资中难以反映的情况给予的一种附加劳动报酬。

家庭联产计酬制,这种分配形式的具体做法是:把土地固定承包给每个家庭,根据合同,明确规定上交国家的农业税和集体的公益金任务,剩下部分全归自己。

    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分配收入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按劳分配收入。二是投资经营收入。
   

 
第三节 按要素分配及其实现形式



    一、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与实践基础

    按要素分配就是社会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比例和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且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提供了客观基础。

    其次,我国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提供了现实条件。

    第三,我国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也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积累了经验。

    二、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

   (一) 资本收入

    资本是能给所有者带来增值额的价值,是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基本要素。

    按资分配就是凭借资本的所有权或占有权参与劳动成果的分配,是资本的所有权或占有权在分配上的实现

    (1)私营企业主的收入

     (2)个体劳动者的收入,主要来自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本量

    (3)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持有者凭有价证券取得的股息、红利以及银行存款的利息等;

     (4)企业凭借自有积累资金更新或添置技术装备所得的级差收益,以及实行经济联合时参股分享的收人;

     (5)以各级政府为代表的出资者把国有资本投入企业或重大项目后得的增值收益。

   (二) 土地收益

      土地收益包括土地所有权收益和土地使用权收益两个层次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向土地所有者、经营者收取土地租金,简称地租。从理论上讲,这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是土地的使用报酬。

   (三) 经营才能收入

     经营收入是一种性质和成分比较复杂的收入形式,一般分为经营性劳动收入、风险收入、机会收入等。

   (四) 技术要素的收入

     
 
第四节 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一、 坚持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兼顾社会公平

      效率,是指人们在工作中消耗的劳动量与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标志着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公平,是指合理处理社会经济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达到机会与结果的公正平等。 公平不仅包括结果上的平等,而且还包括条件和机会上的公平、合理。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着对立与统一的关系。矛盾性表现为:要提高效率,必然导致收入差距,产生发展机会及收入结果的不公平;要公平,却又会降低效率。统一性表现在:提高效率为实现公平创造物质基础;坚持公平,能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

      对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效率问题最重要,这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的。从历史上看,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使小生产的平均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左”倾思潮,又进一步造成平均主义思想的泛滥,导致分配上的大锅饭。平均主义打击先进,鼓励落后,致使经济效率极度低下。要打破平均主义,就必须突出经济利益原则,强调效率。从现实来看,中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追求资源的优化配置,强调效率原则。

      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也必须兼顾公平。所谓兼顾公平,其基本含义是在收入分配 “合理拉开差距”、“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同时, “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避免由于少数人收入畸高形成两极分化”。之所以要兼顾公平,不仅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而且还因为收入分配过于不平等会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效率:第一,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收入高和购买力强的只是少数人,会导致购买力低,从而导致生产供给过剩,发生资源的巨大浪费,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收入差距过大,便无法激励低收入者的奋斗精神,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损害效率,甚至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落实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协调各种经济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 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及其实现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总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但是,共同富裕绝不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共同富裕只能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动态实现过程,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并在激励与带动下逐步实现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客观依据是:

      1.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然存在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

      2. 允许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个人收入分配,必然造成个人实际收益上的不等。

      3. 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必然产生个人收入的差别。

    三、 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及解决对策

     (一) 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二) 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三) 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对上述收入差距,国家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 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

      第二, 要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保护合理收入,取缔和打击非法收入。

      第三, 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府的分配职能。
  重点习题讲解:

  多项选择题:

  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

  ① 两者是根本对立的
  ② 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③ 是指按生产要素分配涵盖了按劳分配
  ④ 两者所起的作用是一致的
  ⑤ 都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要求
 
『正确答案』②③④


  2.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

  ①是对剥削制度的否定
  ②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③是和平均主义不相容的
  ④是因为劳动还是个人谋生的手段
  ⑤是按照劳动者的需要来分配个人消费品
 
『正确答案』②③④


  3.奖金是( )。

  ①贯彻按劳分配的基本形式
  ②对劳动者超额劳动的物质鼓励
  ③对职工为增加社会财富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给予的奖励
  ④贯彻按劳分配的一种补充形式
  ⑤不属于按劳分配范围的一种福利措施
 
『正确答案』②③④


  4.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形式有( )。

  ①私营企业主的收入
  ②股票、债券的持有者凭有价证券获得的股息、红利
  ③银行存款的利息
  ④企业经济联合时参股分享的收入
  ⑤公有资本投入企业或重大项目后的增值收益
 
『正确答案』①②③④⑤


  四、 本章小结

  1.认识社会主义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并存,再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以投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掌握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要求。

  3. 明确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含义,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及其意义

  4.认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一个富裕有先有后、先富带动和激励后富的动态过程。